第(2/3)页 更离谱的是,他到最后居然还出了道阅读题,和他之前给粉丝出题的行为不谋而合。 [听我爸讲的。] 蒲潼打起了马虎眼,他哪见过信客啊,他们这辈人出生就有电话了,这种事只能推给爸妈。 [感觉这个故事也可以拍成电影,蒲潼真是厉害啊。] 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,却对最后的几道题避而不谈…… 你们怎么不聊阅读题啊,是因为不会吗? 一想到这,蒲潼不禁哈哈大笑,没办法,他们就是群学渣小明星,谁会去主动做题啊。 就在他想放下手机学习的时候,许久没跟他聊过天的丁苓泠却是主动给他发来了一条消息。 [写老信客,是为了凸显出“信”这个字的重要性吧,他失信的惨痛教训,也提醒着年轻信客。] [年轻信客选择和老信客合葬,也是因为这份敬重很感激,对吗?] 看着她发来的消息,蒲潼却是有点惊了。 在他的所有好友里,丁苓泠绝对是那个最聪明也最好学的那一个,她本就是学霸,这篇文章确实难不倒她。 [你认为是那就是,一篇文章可以有无数种解读,也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。] 如果蒲潼是原作者,他可以给丁苓泠的答案一个评价,但他只是借用了这篇经典故事,所以他也不会去妄下定论。 阅读本应该就是这样,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,反而有些不自在了。 [你说按照评论区回答解锁下一次故事,但现在又说没有正确答案……所以你是打算耍赖皮拖更?] 坏了,被看出来了。 丁苓泠发了这么一段话,直接给蒲潼说不出话来,不得不说,他还真是这么想的。 无论评论区怎么回答,他都可以用“文章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”来搪塞,然后,拖更的合情合理。 [其实我还是挺好奇,你怎么会知道信客呢,我小时候在村子里也认识一个信客。] 这还是丁苓泠第一次主动和他聊天,蒲潼也不敢怠慢,于是吧刚才在群里的话原封不动的解释一遍。 别问,问就是他爸见多识广。 但不同于群里的他们几个,丁苓泠却不相信,而是指出了文章里很多具有年代感的细节。 没有亲身经历过,怕是写不出这种东西来…… 和聪明人打交道真是麻烦。 [不过我也不会多问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,我只知道我很喜欢这篇文章,如果以后你要写故事的话,记得通知我一下,我很喜欢。] 第(2/3)页